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投稿

COP15第二阶段会议即将在昆明召开

2022-05-23 15:14:38 来源:华讯卫视 作者: 责任编辑:孙鹏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本网讯(赵永忠 尹绍平)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介绍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及面临的困难。据悉,《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即将在昆明召开,将制定并通过新的战略与行动计划,即“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增加到1864只,亚洲象野外种群增至约300头,藏羚羊野外种群恢复到30万只以上……
        珍禽异兽归来的背后,是近年来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持续努力。
        崔书红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明显成效。我国积极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流化,明确将“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得到基本控制,全国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确立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逐步纳入各级各类的规划计划中。
        近10年来,我国颁布和修订森林法、长江保护法和生物安全法等20多部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法律法规,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各省区市也结合当地实际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建立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处,面积超过1.7亿公顷,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海洋自然保护地总面积达12.4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4.1%。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同时,我国建立了植物园、动物园(含海洋公园、海洋馆)、野生动物救护繁育基地以及种质资源库、基因库等较为完备的迁地保护体系。普陀鹅耳枥、华盖木等一些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初步摆脱灭绝风险。6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人工繁殖成功并建立稳定人工种群。
        他介绍,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是我国在国土空间管控方面的制度创新,进一步加强对生物多样性重点区域的保护。初步划定的全国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少于陆域国土面积的25%。
        近年来,我国还推动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和评估,并持续加强对外来物种入侵的防范应对。

推动开启生物多样性保护新篇章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威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崔书红表示,生物多样性保护还存在法治体系仍需完善、体制机制有待加强、基础能力依旧不足、资金机制较为单一等问题。
        他介绍,推动开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篇章,首先要加强生物多样性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深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政策法规研究,强化法治保障。
        其次,要持续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网络。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切实加强重点区域的保护和监管,完善珍稀濒危动植物迁地保护体系。
        第三,构建完备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体系。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观测和评估,探索建立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保护成效评估等技术体系。
        第四,着力提升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加强生物技术环境安全管理,持续提升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管理水平等。
        第五,创新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机制。加强生物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构建高品质多样化生态产品体系。
        此外,要加大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并加大公众参与力度,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崔书红表示,通过这些举措,我国“十四五”期间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有望得到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重要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生物遗传资源得到全面保护。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谋全球生态文明之路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即将在昆明召开,将制定并通过新的战略与行动计划,即“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绘制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蓝图。
        崔书红介绍,目前“框架”讨论稿提出4项2050年长期目标和20余项2030年行动目标。各方已在“框架”目标内容上取得诸多原则性共识。“框架”通过后,缔约方将据此更新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并根据公约规定,更多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执行“框架”所需的财务、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
我国对“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期待如何?
        崔书红表示,中方期待,“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制定、通过和执行过程真正体现多边主义,各国守望相助,携手同行,合作共赢,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谋全球生态文明之路。
        他说,“框架”应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流化,确保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框架”也要兼顾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及挑战,实现对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和公平公正的惠益分享,使全人类能够享受生物多样性为减少贫困、维护粮食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惠益。
         此外,“框架”目标的制定和执行应充分考虑各国国情。在目标制定时,要积极换位思考,求同存异;发达国家要切实履行公约义务,在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支持。

来源:新华社
 
文章来源:华讯卫视 责任编辑:孙鹏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新华卫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新华卫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10-59447868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人员公布 | 联系我们
本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4-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