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一直都是我国数量最为庞大的慢性病之一。其中,乙肝、丙肝、肝纤维化、肝硬化、酒精肝等各种肝病人群达数亿之多!我国每年因肝病去世的人占据了因慢病死亡人数的较大一部分。晚期肝硬化、肝癌等让多少家庭人财两空。
人体的肝脏是唯一没有痛感神经的器官,所以无论它累成怎么样,它很少“喊疼”;加上健康肝脏大约只需要1/4就可以让人体正常工作。因此,作为一个“哑巴器官”,即使肝细胞受损了或者生病了,在前期也没有任何症状。经常有肝病患者表示,没觉得身体有任何不适,一检查却发现肝病已经非常严重了。 1.睡眠不足:经常熬夜既导致睡眠不足,身体抵抗力下降,又会影响肝脏夜间的自我修复。已经感染肝炎病毒的人群熬夜还会加重病情。 2.暴饮暴食:暴饮暴食既损害胃肠道健康,加重胆汁分泌负担,也容易造成体内自由基大大增加。肝脏的关键作用是帮助人体对付自由基,排除毒素,净化血液。人体内的自由基越多,肝脏功能受损就越严重。 3.吃药太多:长期服用各类药物,会额外加大肝脏解毒负担,导致肝脏损伤。有多种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容易引起肝脏损害,导致药物性肝炎(简称药肝)。 4.加工食物摄入过多:很多加工食物中添加了多种食品添加剂。这些添加成分含有多种人体较难分解的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会增加肝脏解毒负担,诱发肝脏损伤。 5.偏爱油炸食品:油脂和饱和脂肪酸的堆积会导致脂肪肝。不健康食用油会增加心脏病和肝病的危险。 6.过量饮酒:过量饮酒会降低肝脏净化血液的能力,导致体内毒素增加,诱发肝脏损伤及多种疾病。另外,酗酒还容易导致肝脏中毒,诱发肝炎。长期过量饮酒则容易导致肝硬化。 戊肝属于病毒性肝炎的一种,它是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主要侵犯肝脏,但是也可以会同时侵犯其他的器官,比如胃、脾、肾、大肠、小肠、神经系统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从传播途径上它与甲型肝炎一样都属于主要经消化道传播引起急性的肝炎。 戊型肝炎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发现的一种新型传染病。1955年印度新德里的克什米尔流域由于水源污染而发生的一起肝炎暴发流行事件:当时有35000人发病,被误认为是甲肝。但是,当科学家把血清进行检测时发现,这些患者既不是甲肝也不是乙肝,是一种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新型病毒性肝炎,当时叫做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后更名为戊型肝炎。 据世卫组织2015年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大约有2100万人感染戊肝病毒,其中约有340万人发病,戊肝相关的死亡病例或达到7万例。中国属于戊肝的高度流行区,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病毒性肝炎,近年来戊肝在我国的报告发病数逐年递增,从2012-2019年,已连续8年超过了甲肝。戊肝一旦发生传染,不仅容易出现群体性的暴发,而且合并妊娠和基础肝脏疾病如乙肝后的死亡率会大幅度提升。 戊型肝炎从临床表现上来说,跟其他类型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没有什么特殊特点,但是从传播途径上,戊肝跟甲肝是有所区别的,甲肝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但是戊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更广泛,它可以血液传播、性传播、接触传播,最主要是通过污染的食物或者水源的传播,也就是消化道的传播。 另外一个特点就是病死率较高,与甲型肝炎相比,戊肝的病死率要高10倍以上,特别是老年人和孕妇,如果在孕晚期也就是孕期最后3个月感染戊肝病毒,孕妇的病死率可达到10%-50%,甲型肝炎乙肝肝炎就不存在这种情况。还有一个戊型肝炎的特点,是它可以动物源性传播,像猪、牛、羊、兔子、老鼠等等这些动物都可以感染戊肝病毒,动物也是一个重要的传染源。 戊型肝炎多数都是急性感染,一般的不会发展成慢性化,只有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比如器官移植患者等应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在感染戊肝病毒后可能会发展成慢性。多数人感染戊型肝炎病毒以后是没有症状的,属于亚临床型,不需要治疗。少数有症状的可以分为黄疸型和无黄疸型,临床表现包括,黄疸、乏力、恶心、呕吐、小便赤黄、肝区痛等,进行护肝治疗一般在6周左右,就可以康复。 我国属于戊肝的高度流行区,戊肝可以散发也可以集中爆发,目前以散发为主,但戊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学校,机关单位,养老机构等人员比较集中生活、用餐的地方。一旦出现,很容易扩散。2004-2019年,中国累计报告戊肝病例近39万例(38万6277例),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9年发病28155例,2018年发病28603例)据我国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戊肝发病人数已经连续8年超过甲肝,死亡人数也远超甲肝,在成人急性肝炎中跃居首位。 河南虽然为中部省份,近年来戊肝的发病率也呈增长趋势的,在全国各省及直辖市的发病情况当中属于较为严重的,累计年发病数,尤其是发病率都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任何的传染疾病都是可以有效预防的,戊肝也一样,通过三条途径,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要注意个人的饮食饮水卫生,避免不洁饮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和戊肝患者密切接触。对于易感人群的保护,最有效最经济的办法就是接种戊肝疫苗。我们今年爱肝日的倡议书第二条也提出了积极推动甲肝疫苗、乙肝疫苗、戊肝疫苗的接种,有效预防病毒性肝炎。 现有戊肝疫苗的短期免疫效果是很好的,中长期免疫效果7-8年后也能保持较高的保护水平,而且根据数学模型推算,保护作用或将达到30年左右。 特别提示: 3月18日的《大象名医63期:全国爱肝日 别让“肝”着急》,邀请到了 河南省人民医院 感染性疾病科主任 康谊 就肝脏健康问题进行科普和答疑,欢迎观看。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收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