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讯头条讯:“往外0.1毫米!”“往里0.2毫米!” 3月31日8时许,商合杭高铁芜湖北站至芜湖站间线路机声和鸣,手持道尺的测量员姜心怡响亮有力地发出指令,身旁的线路工张亦奇和洪志根据指令迅速更换轨距挡板,副工长李昆操作机动扳手立即将钢轨扣件螺丝拧紧。半弯腰的姜心怡再次测量,确保轨距误差值小于0.1毫米。
江南美,劳动更美!春天里,芜湖工务段“精调师”,像啄木鸟似的在商合杭高铁线路、道岔上精调作业,勾勒出一幅幅优美的劳动图景。
钢铁硬汉,精调“绣花”
商合杭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京港(台)通道和京沪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北段即商丘至合肥段去年12月1日开通运营,南段即合肥至湖州段计划于今年6月底具备开通条件,线路由安徽省合肥市向南经马鞍山市含山县、芜湖市、宣城市,在浙江省湖州市接入南京至杭州高铁,终至浙江省杭州市。合肥至湖州段建成通车后,商合杭高铁将实现全线贯通。
商合杭高铁设计时速350公里,这对轨道线路的平顺性和稳定性要求极高。今年初,受疫情影响,精调人员进场复工遇到困难。芜湖工务段经过与沿线防疫部门多次协调联系,制定新冠肺炎防疫措施和复工方案。
致敬,高铁逆行“精调师”!1月27日,农历大年初三,寒冬里的皖南,天气格外阴冷,高铁线上马达声响起,顿时划破了寂静的天空。芜湖工务段工程师王兵带领团队,佩戴口罩,一边做好疫情防控,一边复工上岗。
3月26日,王兵(右)带领团队对大机捣固后的线路设备进行数据复核。(黄纲纲 摄)
“立笔、立硬币不倒,盛满水的杯子滴水不洒,人坐在车厢感觉不到前倾后仰、左右晃动,这是旅客测试体验高铁稳定性、舒适性的方法。”王兵语中带着笑意,对自己从事的高铁精调进行“揭密”:“我们的工作是一项比绣花工还要用心的细活,需要借用精密仪器反复调整钢轨、道岔几何尺寸,最终把精度误差控制在毫米范围之内,确保线路安全平顺。”
去年,芜湖工务段举全段之力,从7个车间抽调80名党团员青年骨干,自11月1日起投入线路精调攻坚战。各路“精调师”,各守其位,分散在芜湖长江大桥、弋江、湾沚、宣城、郎溪、广德和安吉等处的线路、道岔上,主要负责商合杭高铁芜湖至湖州区段206公里线路、125组道岔和近300万颗螺丝等关键部位、部件的检测,采用人工加机械的方式精调作业,目的是为了尽早结束芜湖至合肥、杭州没有直达高铁的历史。
精调作业,点多线长,这项艰巨任务需在3月底线路转入联调联试阶段前完成,时间紧迫,人人重任在肩。来自弋江高铁线桥车间的副主任、工程师王兵,是商合杭高铁芜湖至湖州段精调作业组长。去年9月,由他带领的团队提前介入,分成7个小分队上道,采用“蚕食”之战作业法,对线路分段精调。这群钢铁硬汉,在高铁线上天天与精调数据较真,分析比较、探索规律,熟练掌握了高铁“绣花”的技术要领。
精雕细琢,脚量钢轨
毕业石家庄铁道大学的王兵,10年时间,参加过京沪、沪汉蓉、合福、宁安、杭黄等6条高铁精调工作。他率领的精调团队是从芜湖工务段各车间抽调而来,有着丰富的高铁精调经验。
3月26日,王兵现场查看大机捣固状态。(黄纲纲 摄)
“面对每段线路,每根钢轨,我们严格按照一次‘盲调’、二次精调和三次‘消大值’的精调‘三部曲’,有条不紊地进行精细养护。”王兵说:“针对有砟和无砟轨道,我们区别对待,灵活采取‘垫高程、改平面’的操作方法,对一根根轨枕、一处处‘症节’进行精细调整,精雕细琢。”
年初,精调作业计划有所增加,每天天还没亮,上岗人员在测量体温后就出门了,直到伸手不见五指时才返回,不分天气寒冷和阴晴,午餐休息和补充能量时间只有20分钟。有时,遇到施工列车,他们只能利用列车间隔,争分夺秒地对线路设备进行测量、调整。遇到误差值较大时,他们还得通过人工打磨焊头,降低高铁运行时的晃动感。
“精调师”们用脚步丈量钢轨,每天十几个小时在线路上作业,一天无数次的弯腰、测量和记录。宣城站有道岔35组,王兵带领的团队对每组道岔4遍复核数据,往返的路程近千公里。有时为调整一块轨距块、一根螺栓,通常最少需要“精调师”进行三四遍反复校正,才能做到钢轨高低、左右误差不超过0.1毫米。
0.1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三分之一。大自然的阴晴风雨,常常会导致这个数值发生变动。为了追求精确性、稳定性,他们需要用心细心多次测量调整,将工作做到极致,每天一个人仅检查轨距的作业量,就要弯腰四五百次。
3月26日,王兵(右)指导精调小组组员张峰查看大机捣固作业后线路设备状态。(黄纲纲 摄)
在商合杭高铁芜湖长江大桥上,安装有我国自主研发的温调器。温调器科技含量高,如何精调,这是他们遇到的又一“难关”。
“随着温度的变化,精调数据也发生变化,这就意味着测量、统计,再精调这样是行不通的。于是,我们集思广益,每天观测气温,选择一天中的气温平均值,进行精调作业,从而降低了精调误差。”王兵说:“我们这支队伍有钢铁般的意志,人人有敢啃硬骨头的精神。”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商合杭高铁设计时速350公里,这对轨道线路的平顺性和稳定性要求极高。芜湖工务段承担这条新线芜湖至湖州段125组道岔、89座桥梁、6座隧道等上下行412余公里线路、设备的精调任务。
王兵使命责任扛在肩上,成了这支年轻技术团队的“主心骨”。疫情初期,各地实施交通管控,道路不畅,行人被原路劝返,时有发生,精调人员出行受到一定影响。王兵主动挑起疫情防控与精调复工两副“重担”,他拟写申请报告,及时联系地方铁路办事处,办理复工通行证。
“我们的驻地在宣城,精调任务在湾沚,王兵就积极联系工程局轨道车,运送人员、机具到达作业地点。”精调小组汪洋说:“有王兵在,我们不愁完不成任务。至目前精调作业基本结束,近日线路转入联调联试阶段。”
为解决近百人出行、吃饭就餐等难题,王兵24小时开机,最繁忙时一天接通电话近200次。他自己开车,跑遍周边能去的商超,采购方便面、自热式米饭,想方设法联系地方疫情防控办,解决了“临时厨房”问题。
1月6日,王兵团队青年“精调师”在宣城地区进行精调作业。(汪洋 摄)
随着疫情防控的要求从严、精调工作量的增加,精调队员起床的哨声也越来越早。每天清晨,他们经过简单的洗漱后,由工程车带到作业点附近的通道口。天还蒙蒙黑,他们戴上头灯,手拿肩扛各种工具,常常要徒步行走2公里,才能到达作业点,开始一天的精调工作。
“我们这群人来自五湖四海,流动的‘家’移动到哪里,精调就干哪里。投入精调攻坚战,大家很难有时间回去与家人团聚。”芜湖工务段副段长张超说:“王兵老家远在900公里外的河北邢台,他上一次回老家,还是去年清明节。”
“精调师”们相聚在一起,没有双休日和节假日,为的是商合杭高铁合肥至杭州段顺利开通,为的是中国高铁安全平稳运行。目前,王兵所在的团队已完成上下行224公里线路的精调任务,更换轨距块1493630个,调整螺栓5974500根。致敬,流动的中国高铁“精调师”!(陆应果 郭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