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华讯新闻 > 聚焦港澳台
投稿

台湾相声“大姐大”:相声是两岸共同语言

2016-12-28 18:32:41 来源:华讯社 作者: 责任编辑: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华讯社福州8月11日电(记者乔本孝)从学生时代业余玩票,到如今担任台北曲艺团团长,在传统为男性主导的曲艺圈,能说一口“京片子”的叶怡均称得上是台湾相声界的“大姐大”。闪耀曲苑近30年,叶怡均说,相声是两岸的共同语言。

  在她看来,两岸相声沿着各自轨迹发展,依然是“众乐乐”的共同语言。大陆相声可以去台湾求新,台湾相声更可以去大陆求根。

  少有人知,叶怡均是最早和大陆相声名家切磋曲艺的台湾相声演员之一。1988年5月,叶怡均和台湾相声演员王振全受新加坡实践话剧团邀请,和大陆相声名家姜昆、唐杰忠在狮城同台演出。

  “我很幸运,那时我只有20出头。”叶怡均回忆道,“姜昆老师和唐杰忠老师上台演出时,我就在侧台观看,心中赞叹不已。”

  演出结束后,心感“曾经沧海”的叶怡均借道马来西亚,大着胆子来到大陆,一下子闯入相声界的“奥林匹亚山”。

  “马季老师、马三立老师、常宝霆老师……各路名家我都见到了,他们非常照顾我这个小女生。”叶怡均说,“从此,我看到了相声艺术的高度和广度,感到如饥似渴。”

  两岸曲缘结成,在日后与大陆名家的交游中,叶怡均受马季影响最深。“相声是北方曲种,但马季先生的作品超越了时空限制,海峡两岸都能够欣赏。”叶怡均说。

  从那时起,叶怡均便始终不忘让自己的作品尽可能开阔,成为两岸的共同语言。在和大陆相声演员李立山合作的对口相声《和而不同》中,叶怡均展示了两岸语汇不同也能笑料频出的相声魅力。

  当年泡在京津园子里的“老戏虫儿”来到台湾后,凭借记忆,硬生生整理出一套作品,台湾相声由此诞生。在网络传媒盛行的今天,台湾相声在剧院重新找到一片天地,逐渐发展成汲取各类表演艺术元素的“相声剧”。

  “不同时空带来不同讯息,演员总想尝试些新的,观众也想听新的。相声实验,反而是在接续以往。”叶怡均说,正因为两岸之间有些细微的差异,彼此才会好奇,因而才有交流观摩的可能。

  “在相声演员孕育过程中,基本功和传统文化至关重要。失去根基,就像小孩学画毕加索,往往流于一时浮泛。”叶怡均说。她的新作《卖鬼》便取材自三国时期志怪小说集《列异传》。

  培根的同时,叶怡均不忘育苗。这两天,作为第七届全国少儿曲艺展演评委,叶怡均来到福建福州,为来自两岸暨香港的700多名小曲艺演员叫好、点评。

  “小演员个个都像小大人,每一名都不简单。一招一式,一板一眼,潜力无穷。”第一天展演结束后,叶怡均兴奋地说。

  工作之余,叶怡均也在培养自己两个孩子的相声兴趣。

  “这叫‘植入性行销’。”叶怡均半开玩笑道,“相声将来也会是我们亲子之间的共同语言。”

文章来源:华讯社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华讯头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华讯头条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10-59447868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人员公布 | 联系我们
华讯头条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4-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