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投稿

胡春华: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

2017-10-22 12:27:50 来源:华讯头条 作者: 责任编辑:唐菲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19日上午,党的十九大广东代表团继续讨论习近平总书记作的报告,并向中外媒体开放,来自108家媒体的200多名记者到场采访。在集体采访环节,媒体记者们踊跃向广东团代表提问。胡春华、马兴瑞、任学锋、王伟中、林少春、施克辉等代表分别就大家关心的问题作了回答。

 

微信图片_20171022122801_副本.jpg

广东代表团向中外媒体开放,代表回答记者提问。

 

人民日报:大家都很关心,广东是否已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又有哪些考虑?

胡春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不懈追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东具备较好条件,但依然存在不少短板。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些短板补起来,建成高水平高质量的小康社会。

 

第一,要补齐农村建设短板。广东已经开始实施新农村建设计划,从2200多条贫困村开始,计划用10年时间来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

 

第二,要补齐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足的短板。我们已经开工建设45家县第二人民医院,同时对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进行改造提升,并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进行标准化改造。

 

第三,要加强生态建设。广东的生态总体是好的,但是全省面积不到18万平方公里,拥有1.1亿常住人口,生态压力非常大。一方面,我们要治理环境突出问题,在大气质量达标后,重点治理部分小流域水环境污染等问题。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强生态的建设,谋划建设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争取建设成为国家公园。

 

十九大报告提出用30年实现现代化,并作出了“两个15年”的阶段性安排,为我们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这是非常振奋人心的。中国自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所追求的就是要实现现代化,这是我们一百多年来的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作出的重要批示,明确要求广东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广东去年人均GDP达到1.1万美元,珠三角达到1.72万美元,市场化、国际化程度较高,创新型经济正在成长当中,建设现代化有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了一步,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一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走在前列。

 

南方日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很多。广东人口数量多、流动性大,基层情况尤其复杂,请问在加强基层党建方面,广东有什么硬招、实招,有哪些成效?

胡春华:非常感谢你对基层的关注。基层组织建设是我们党的建设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基层再怎么重视都是不过分的。

 

一是要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加强基层建设。在基层,只有党组织才能把各方面工作统筹起来。我们看到,基层党组织强的地方,发展稳定等各方面工作就会比较好,弱了就有可能会出问题。广东每年都会把排在后面10%左右的基层党组织拿出来进行整改,不断进行加强。同时,我们也要发挥好村民委员会包括村民理事会等各个组织的作用。

 

二是要切实解决基层的问题。比如农村建设落后、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基层组织工作经费不足、基层干部待遇过低等问题。还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比如征地留用地。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应该给群众的征地留用地历年累计下来欠了群众13.03万亩,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目前已经解决了12.4万亩,还有一部分今年底前全部落实。

 

三是要大力推进基层党建创新。广东外来人口很多,尤其在珠三角,许多市外来人口多于本地人口,而这些外来人口又长期不能纳入到当地的基层组织建设中。所以,广东今年在基层党组织换届中,试点非户籍常住居民和党员参加村居“两委”选举,在试点的1484个村居中选举产生1581名非户籍“两委”委员。

 

四是领导干部必须联系群众。我们要求所有的镇街领导必须每周在固定时间到所联系的村居听取群众意见,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基层存在的问题和要做的工作有很多,十九大报告就加强基层建设、乡村振兴等提出了很多新思路新部署,我们将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华讯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近两年大家非常关注的热点,广东在这方面有许多创新举措。请问广东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有什么考虑?

马兴瑞: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组数据。2016年,广东有1.1亿常住人口,占全国的1/13;GDP总量接近8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超过10%;来源于广东的财政总收入达2.28万亿,占全国的14%;R&D投入达2035亿元;个体工商户和企业总数超过900万家,外贸进出口总量连续五年超6万亿元,占全国的1/4。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认识发展大势、深刻把握发展规律、主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有效化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根本途径,也是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的必然要求。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广东为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支撑。

 

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要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供给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一是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取得更大实质性进展。去产能、去库存取得很大进展。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指示,全省商品住房库存消化周期为6.8个月,处于合理区间。去杠杆方面,今年底国有企业负债率降至65%以下。今年新出台《广东省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共10条,预计每年可为企业直接降成本超过600亿元。

 

二是推动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大力振兴实体经济。面向中高端发展引导增量,积极培育5G、工业互联网、4K电视、装备制造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如4K电视将拉动上下游产业发展,预计2020年实现产值6000亿至10000亿元。

 

三是突出抓好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在项目库供给、投资供给、审批制度供给发力,预计在“十三五”期间总投资近5万亿元,推进十大领域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建立4000亿至5000亿元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今年上半年我省基础设施投资大幅增长26.5%。

 

四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农村建设。坚决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水田改造等,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计划投入1600亿元彻底解决新农村建设短板。

 

五是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加强制度创新供给。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最近在向广州、深圳下放第一批124项省级权限的基础上,准备向各地市调整下放更多省级管理权限。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府审批流程优化和重造。大力推进商事制度、投融资等改革。

 

阿联酋中阿卫视:今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香港亲自见证了《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的签署。据了解,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正在制定当中。请问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广东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任学锋:报告提出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等要求,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寄予厚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按照党中央和省的统一部署,广东广州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进一步积极参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化粤港澳合作。

 

加强战略研究和工作对接,发挥南沙重要合作平台作用,推动穗港澳合作上新水平。当前,南沙自贸区作为广东省对外开放门户枢纽,要按照报告提出的“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要求,在新的起点上,以改革创新精神探索建设南沙自由贸易港,推进南沙开发建设取得新的突破,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示范区。

 

着力构建高端高质高新的现代产业体系和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广州将切实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企业来穗深化合作提供更广阔的政策和产业空间。

 

强化国际航运、航空和科技创新三大战略枢纽功能,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广州将围绕形成层次更清晰、功能更完善、联系更便捷的枢纽型网络城市格局,进一步加强系统整合,科学布局建设城市空间的枢纽与节点、网络与连接,优化城市形态,凸显城市特征,强化城市功能。

 

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提升营商环境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水平。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产权保护,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广东广播电视台: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打造中国“硅谷”。深圳作为核心城市之一,将有何新措施?

王伟中:打造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是广东省委省政府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重要批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举措,是引领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带动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

 

广东科技创新走廊是沿着广深高速、广深沿江高速等交通要道形成的创新集聚区,总定位是为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支撑的重要载体。空间布局为“一廊十核多节点”,一廊是指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十核包括广州大学城、东莞松山湖、深圳高新区等十大核心创新平台,多节点包括广州国际生物岛、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东莞中子科技城等37个创新节点,发展目标是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形成全国创新发展的重要一极。发展定位是广州发挥高校、科研院所集聚的优势,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和国际科技创新枢纽;东莞发挥制造企业和工业园区集聚的优势,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国家级粤港澳台创新创业基地、华南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深圳发挥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市场化程度高、营商环境好的优势,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先行区。

 

作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核心成员,深圳将从四个方面发力:一是强优势。发挥深圳科技创新以企业为主体的优势,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构建更加完善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二是补短板。继续加大对基础研究、应用基础和核心关键技术攻关的投入,力争到2020年R&D投入占GDP比重提升到4.25%,在重点领域突破一批颠覆性技术。三是抓重点。按照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要求,做强做优做大深圳高新区等4个核心科技产业创新平台,高水平推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等15个创新节点。四是重协作,坚持区域协同发展,注重优势互补,加强与广州、东莞及走廊周边城市的对接合作,推动走廊内重大产业、科技、人才等领域政策措施的互动,保障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携手共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有力支撑。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今年“史上最严”环保督查风暴席卷全国,不少官员因此受到问责,环保和经济共赢成一大难题。请问广东如何平衡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林少春: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在经济发展取得五年年均增长7.9%的同时,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加强。近五年,广东经济总量从5.7万亿元增长到7.95万亿元,同时全省单位GDP能耗下降2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近几年均超过90%,PM 2.5浓度近两年下降22%;江河71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达标率80.3%;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超过90%;森林覆盖率58.98%。我省从大气到水、从土壤到森林的保护均取得不错成绩,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围绕生态环境保护提出相关要求。下一步,广东在水质保护方面,将严格按照国家“水十条”抓好落实,加大小河流、小流域整治力度,加大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农业污染源的治理和清理力度,加大生态水系修复和沿岸污染整治力度,重点做好粤东地区榕江、练江水系和珠三角地区茅洲河、淡水河等小流域、河涌的整治工作。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十八条”,对固定源、移动源和面源污染均提出相关治理措施,加大力度解决问题。

 

针对广东经济发展格局和空间布局特点,沿海地带重点发展经济,粤北山区搞生态屏障,在生态建设方面下功夫。目前我省正组织开展对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的选址和建设摸底工作,生态特别保护区将禁止与生态无关的建设行为,并对区内生态进行修复。

 

中央电视台:请介绍广东党风廉政建设的特点及下一步举措。

施克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东省委、省纪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纪委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坚定不移纠正“四风”、坚定不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已经形成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

 

广东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呈现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打虎”、“拍蝇”、“猎狐”力度大。“打虎”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查处地厅级干部568人,县处级干部3853人,其中,今年1至9月,立案查处地厅级干部98人,县处级干部840人;“拍蝇”方面,立案查处乡科级及以下党员、干部55000多人;“猎狐”工作也捷报频传,追回外逃人员400人,其中,国家工作人员78人,包括“百名红通人员”5人。二是执纪理念方式发生了可喜变化。今年1至9月,全省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理党员干部27000多人次,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种形态运用分别占比53%、30%、10%、7%。

 

下一步,广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一要抓学习,认真深入全面地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要抓重点,紧盯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紧盯重点领域,特别是扶贫领域违纪问题;继续重点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三要抓改革,坚决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开展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四要抓“三转”,继续转变执纪理念,真正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不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推动广东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努力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华讯头条北京讯:兰齐)

 

 

文章来源:华讯头条 责任编辑:唐菲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华讯头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华讯头条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10-59447868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人员公布 | 联系我们
华讯头条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4-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