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孤山岛风光
本网讯(赵永忠 尹绍平)2021年9月28日,中共云南省委 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湖泊革命”攻坚战的实施意见》,针对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治理提出60条实施意见,自此,云南省全面打响“湖泊革命”攻坚战。
为什么要实施“湖泊革命”攻坚战?
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滇池、洱海、抚仙湖、程海、泸沽湖、星云湖、杞麓湖、阳宗海、异龙湖)是我国唯一不冰冻的湖区,是云南不可多得的“高原明珠”,赐予了我们美丽的湖光山色,丰富的自然、民族文化遗产。
九大高原湖泊也是全省人口最密集、活动最频繁、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云南考察时叮嘱到“云南有很好的生态环境,一定要珍惜,不能在我们手里受到破坏”,要求“云南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是艰巨复杂的工程,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始终把九大高原湖泊治理作为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
我们在九大高原湖泊流域内设立了河湖长2034名,2017年以来累计巡河巡湖近20万次。
“十三五”以来,我们通过积极向中央争取资金、逐年加大省级财政投入以及引进社会资本等方式,累计筹措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资金1093亿元。
我们实施了环湖截污、拆迁还湖、矿山整治、面源污染治理、河道治理、生态廊道建设、“智慧湖泊”打造、治理过度开发等重点工作。
经过不断努力,九大高原湖泊水质持续改善“十三五”时期滇池草海水质从劣Ⅴ类提升到了Ⅳ类,外海水质从劣Ⅴ类提升到了Ⅴ类,洱海实现32个月水质达到Ⅱ类标准,抚仙湖、泸沽湖水质稳定达到Ⅰ类标准。
随着水质改善,湖泊生态也逐渐恢复。
美丽的泸沽湖
落日余晖下的异龙湖
“老朋友”红嘴鸥在滇池嬉戏
“最美水鸟”现身星云湖
(水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但是,我们也清晰地看到当前工作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中央环保督察为我们敲响警钟!杞麓湖“截污不治污”、“不治污水治湖水”,做样子工程、水质虚假改善。
杞麓湖国控水质监测点周边的柔性围隔被拆除
农业种养结构未及时调整、面源污染严重!领导班子思想工作不积极、急功近利!政绩观严重错误,整改数据作假!
杞麓湖周边农业种植区域面源污染严重
流域内围湖开发强度大,“环湖布局、环湖造城”、“贴线开发”、“踩着湖岸线”现象普遍,长腰山“绿水青山”变“水泥山”。
长腰山过度开发
我们高度重视,全面落实整改工作。2018年以来中央巡视及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九大高原湖泊38个问题,已完成整改27个。我们持续推进九大高原湖泊流域截污治污全覆盖行动,开展入湖河道综合整治、流域面山绿化工程建设等整改工作。
但是,九大高原湖泊多为高原封闭-半封闭型湖泊,流域生态脆弱,抗干扰和自我修复能力不强,我们深知九大高原湖泊湖泊保护、治理、修复任务还很艰巨。
为保护好“高原明珠”,造福子孙后代,必须转变思路,转变做法。我们决定实施一场“湖泊革命”攻坚战。
怎么做?
在治湖理念上来一场革命
坚决摒弃“环湖造城”的思维,树立“保护第一”的思想,实现从“与湖争地”到“还湖于民”的转变。
坚决摒弃“就湖治湖”的思维,树立“流域治理”的思想,实现从“一湖之治”到“流域之治”的转变。
坚决摒弃“急功近利”的思维,树立“久久为功”的思想,实现从“救火式治湖”到“长效化治湖”的转变。
坚决摒弃“被动应付”的思维,树立“主动作为”的思想,实现从“要我保护”到“我要保护”的转变。
坚决摒弃“事不关己”的思维,树立“人人有责”的思想,实现从“漠不关心”到胸怀“国之大者”的转变。
在治湖措施上来一场革命
退:设立生态廊道和环湖公路,作为湖泊空间基准和公共标识,引导人口和产业有序退出湖滨区。
洱海生态廊道线
生态廊道线以内是湖泊的“肺”,环湖公路线是原住居民交通道路和旅游观光道路。
减:“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九大高原湖泊流域内全面减少项目开发,减轻人口压力,减少资源浪费。
调:在全流域调整农业种养结构,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生态有机农业,严控面源污染。
治:坚持系统治湖。精准制定全流域污染防治措施,治点源与治面源相结合,治湖与治流域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抓牢城镇、抓实农村、覆盖流域,在全面实施水污染治理基础上,系统推进供水替代和生态补水。
滇池一角
管:坚持规划引领,严格空间管控;推进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遵循自然规律,坚持科学管湖。
在治湖体制机制上来一场革命
“十四五”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第一个五年。
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对云南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力投入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工作,坚决守护好七彩云南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